首页 > 宣传教育 > 对外宣传

方圆之间——大五帝钱之秦半两

作者:

发布日期:

中国货币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五帝钱便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中的典型代表,它汇集了华夏历史上五个辉煌时期的铸币,分别为秦半两、汉上林三官钱、唐开元通宝、宋元通宝与明永乐通宝。这五枚跨越千年的圆形方孔钱,不仅是货币形态的演变史,更是中华文明从陆权崛起向海陆并进跃迁的立体注脚。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止各国形制不同的货币。公元前二一零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的杂乱状态,承袭前秦的币制,文曰“半两”,禁止民间私铸。秦半两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法定货币,标志着中国货币制度的重大变革。

图片
图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秦半两的基本形制为圆形方孔,既便于铸造和携带,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也表达了古人“天圆地方”的精神象征。秦半两标准化程度不高,钱肉或厚或薄,形状或大或小,并且重量不等。直径约为2.5~2.8厘米,重的达10克以上,轻的只有1克多,重量为5克左右的占较大多数。秦半两正面刻有“半两”二字,背面无字。“半两”二字所用的是小篆,为丞相李斯所撰写,字体秀丽,笔画方折,钱文规范。

“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秦始皇在货币上的大一统,还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并影响到相邻国家和地区,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秦半两”奠定“圆形方孔”的古钱币造型。“圆形方孔”钱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贯穿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两千多年。

参考资料:

[1]赵乾坤.秦半两钱初探[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04)

[2]赵路花.战国至秦半两钱文演变规律与年代学检讨[J].中国钱币

编辑:赵  戬

 责编:崔睿华

 审核:翟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