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传教育 > 对外宣传

宝博微课堂:馆藏宋金铜镜赏析(四)——柳毅传书镜

作者:

发布日期:

宋金时期宗教神学盛行,铜镜上越来越多的出现了神话传说的纹饰图样,道教的兴衰和追求长生的思想使得这些神仙人物故事镜成为了当时铜镜的主流之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宗教思想的追求和崇拜,随之,许多光耀古今的美好传奇也相继被演绎在这一面面古老的镜子上而流传千年传诵至今。

柳毅传书镜就是这一时期流行的镜类之一。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收藏的这件柳毅传书镜圆形,圆钮。钮上方有一楼宇,钮左侧有山石,右侧一株大树前伸,枝叶沿至屋前。钮下方两旁各立有一男一女,正在依依惜别。男子双手拱起,上半身于山石间伫立;女子立于岸边,衣带飘拂,拢袖于胸前望向男子,身后有一手执摇扇的侍女,镜下方湖水澎湃,水浪翻涌。此镜虽经久锈蚀,但通过细腻的表现手法,纹样极具故事性。

图片

 金代 柳毅传书镜;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柳毅传书镜的故事取材于《太平广记》中记载的唐代传奇小说《柳毅传》,内容大致为:书生柳毅落第后,在前往告别乡人的路上,遇见一妇人牧羊,容颜憔悴。遂问而得知,妇人乃洞庭龙王之女,嫁给泾川次子,未能得幸,又蒙姑舅毁黜,甚是可怜。洞庭遥远,想与父王通信不成,欲借柳毅之手将目前处境告知父王。柳毅深感同情,欣然答应。龙女遂告知入洞庭之法,并予以书信。柳毅攻坚克险,告知洞庭龙王,后泾川次子被龙王弟钱塘君所灭,龙女得救。在几经周折后,龙女最后嫁于柳毅,终成眷属。根据目前所见的柳毅传书镜的纹饰内容,可分为“泾水托书”“洞庭传书”“湖滨惜别”三个场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收藏的这件镜子正是其中的“湖滨惜别”场景。

柳毅传书的故事,因情节离奇曲折,富有戏剧性,自唐代以来便在民间广为流传。它不单是一个唯美的爱情神话故事,更是一段关于诚信、勇毅、善良的品格象征。千年已过,铸造故事的铜镜虽已经久锈蚀,但故事传达的美好寓意依然熠熠生辉……

[1] 孙银治:《会宁县博物馆馆藏金“柳毅传书”镜鉴赏》,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

[2]崔睿华:《镜背万象:宝鸡地区馆藏宋金铜镜拾粹》,收藏,2018年。

编 辑:王   娅

责 编:姚让利

审 核:翟慧萍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