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传教育 > 对外宣传

宝博微课堂|重阳节:佳节又重阳 九九情意浓

作者:

发布日期:

重阳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图片

节日溯源

图片

农历九月初九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今天是2025年10月29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老年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其名称的由来,与中国传统文化中 “数” 的哲学密不可分——《易经》将“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 “重阳”,也叫 “重九”。

古人认为“九九”与“久久”谐音,寓意着长寿安康、万事绵长。重阳节日的脉络从祈福避灾的最初模样,到逐渐浸润西周传承的养老传统,再到如今被正式赋予“老年节”的时代内涵。时光流转中,重阳节的文化内核不断丰盈,而这份藏在重阳里的敬老情怀,从来都不是偶然,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便已生根。

养老政策

中国的尊老、敬老、养老思想源远流长。《礼记祭义》中记载:”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 夏侯氏贵爵而尚齿, 殷人贵富而尚齿, 周人贵亲而尚齿。 “尚齿即尊重年长者的意思。

周代在继承前代养老传统的基础上, 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养老制度。根据《礼记》记载,从五十岁开始, 每十年为一个阶段, 到了年纪的人们可以享受不同的老年福利。

西周养老政策·饮食

年过五十的老人,可以享用较精细的粮食;年过六十的老人,家里储备有肉食,可以保证常有肉吃;年过七十的老人,正餐之外要保证随时可以有吃的;年过八十的老人,可以时常吃到珍贵美食;年过九十的老人,饮食不离开寝室,如果出游则膳食饮品同时跟随以保障供给。

图片

西周养老政策·免徭役

《地官·乡大夫》:“国中自七尺以上及六十,野自六尺及六十有五,皆征之。” 

明确规定国中六十岁以上,乡野六十五岁以上老人免除徭役。

图片

西周养老政策·免刑罚

老人与官宦贵族和未成年者均不为奴。《礼记·曲礼》中也有类似的规定:“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髦虽有罪,不加刑焉。”

图片

西周养老政策·受几仗、乘安车

《礼记·曲礼》中记载:“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乘安车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 

几,是一种可以依靠的小桌,授之以几,凭靠而坐,不至于太累。杖即是拐杖,授杖不仅代表身份,更代表一种权利。

图片

西周到如今,三千年重阳形式迭代,敬老内核始终滚烫。西周以礼制授杖送粥,魏晋登高插萸饮菊酒,唐宋递重阳糕庆福寿,如今换为体检、陪伴与问候。变的是时代仪式,不变的是藏在岁月里,对长辈安康顺遂的真心牵挂。

节日习俗

图片

习俗·登高

重阳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古时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避邪气、求长寿,同时也是与秋日告别、欣赏美景的好时机。

图片

习俗·插茱萸

茱萸香味浓,能驱虫去湿、明目醒脑,人们往往采摘其枝叶,或佩戴于臂,或插在发间,或置于随身香囊里,以此祈祷辟邪祛病。

图片

习俗·饮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吉祥酒”,有祛灾祈福、驱邪避崇、延年益寿的寓意。古时的菊花酒,讲究头年重阳节时酿制,等到来年重阳节再饮用。

图片

习俗·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糕”与“高”谐音,有步步登高的意思。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今日重阳

祝福天下老人

健康平安,福寿双全

喜乐相伴,阖家幸福

图片

编辑:周博芳

责编:王   睿

审核:翟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