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传教育 > 对外宣传

宝博微课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商周青铜酒器--动物造型尊

作者:

发布日期:

图片

宝博微课堂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馆藏商周青铜酒器

—动物造型尊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图片


西周中期开始,酒器迅速衰落,觥、尊、卣、爵、觯、觚相继消失。在主要酒器走向衰落的同时,具有写实风格的鸟兽尊却异军突起,式样清新,生动活泼。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象尊、貘尊、鲤鱼尊、三足鸟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图片

象尊

图片
图片

象尊,西周早期,通高23.6厘米,首至尾长37.8厘米,尊口径4.8×9厘米,重4.5千克。1974年出土于宝鸡市茹家庄。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尊作一写实的象形,躯体肥硕丰满,象鼻高挑,鼻头翻卷,中有圆孔,与体腔相通为流,象口闭合,象齿露出唇外,双目突出如乳钉,圆耳直立。背部有长方孔,上有方形盖。盖中部隆起为象脊,双环形握手,盖后部有圆环与象体扣连。四柱足粗而短,象尾自然下垂。盖饰四组卷体蛇纹。腹两侧各饰二组盘旋的龙纹,龙身又以粗线条勾勒出多只凤鸟,羽冠奇长,随势起伏,构图异常洒丽秀美。龙纹之间对峙两组三角形几何纹,每组以四个三角形层层相连,极富动感。造型庄重敦厚,纹饰神采奕奕,确为青铜彝器中的珍品。

图片

貘尊

图片
图片

貘尊,西周中期,通高18.6厘米,通长30.8厘米。1974年出土于宝鸡市茹家庄。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出土貘尊的宝鸡茹家庄2号墓墓主为井姬,是一代弓鱼伯的妻子,墓中殉葬大量青铜礼器,貘尊就是其中最精彩的一件。貘似羊而无角,似象而鼻短,是一种现代很少见的动物。尊作貘形,头微昂,吻部前伸,顶端有方形流口,两口圆而有神,两耳平伸向后,体态肥硕,腹身微垂,四蹄足较短,臀部有半环形卷尾,尊体中空,背部开阔,上有长方形口。盖呈圆角长方形,其上立虎一只,虎头前伸,虎背微屈,长尾拖地,似在觅食前进,显得非常强健有力。貘身两肩胛及后臀饰四组夔凤纹,耳部亦饰简化凤纹,凤卷体呈圆涡状。盖内铸铭2行8字:“白(伯)乍(作)丼(邢)姬用盂鏙”。铭文运笔有力,形体瘦筋,笔划挺直,字体间架较自然,显得非常得体。

图片

鸟尊

图片
图片

鸟尊,西周中期,通高23.5厘米,通长31.2厘米。1974年出土于宝鸡市茹家庄。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尊作鸟形,鸟身挺立,昂首远眺,体态强健有力。尖勾喙,三足。足根处肌肉隆起。长方形鸟尾,尾两侧呈阶梯形下垂。腹部中空,背开长方口,原来可能有盖,已佚。乌身及足上部皆饰鳞毛状羽纹,尾部饰锁链状羽纹。

在古人看来,鸟并不是一种普通的动物,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对于那些自由地在天地间飞翔的鸟类,由羡慕转而敬仰,并且进行着神话加工,最后就出现了凤凰、三足鸟之类形象固定的神话动物。三足鸟,传说中最有名的要数负日而行的三足乌,古人看到太阳朝升夕落,不解它为何能在天空中运行,所以就创造了乌鸦负日的神话。

图片

鱼尊

图片
图片

鱼尊,西周中期,高15厘米,宽28厘米,重1.128千克。1988年出土于宝鸡市茹家庄。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该器通体作鲤鱼形,鱼身浑圆肥硕,正摆尾游动。全身满刻鱼鳞纹,鱼口微张,下唇口沿处有穿孔,两侧鱼鳃上各饰一简化窃曲纹,鱼尾下半部有两道镂孔。鱼背卜有长方口,上置盖。盖上有扁平鱼脊形钮,钮两面有小铜环。盖面线雕鱼纹,边沿各饰一龙两龙头在盖前相交。鱼腹下部的四足作双手捧腹、弓腰曲膝的人形,以肩背负鱼,其中三人为瞠目张口、头上披发的力士,另一人闭口、光头。从腹内观察此足系后来补铸,说明此器曾长期使用, 一足损坏后进行了修补。

作为一种容易获得的肉食,鱼很早就走进了人类生活,而且成为重要的艺术题材,半坡鱼纹是我们最熟知的例子。在商周青铜器上鱼纹不多见,但一直存在没有断绝,像鲤鱼尊这样立体的造型还是首次发现。(本文仅作公益宣传,个别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编 辑:袁锦岚

责 编:袁锦岚

审 核:李   岐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