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渊源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2025年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三,我们迎来霜降节气。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也是昼夜温差最大的时段,预示气温骤降,凛冬将至。
霜降并非指“天降寒霜”,而是以“霜”为信号,标志着从这天开始“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此时秋意渐浓,深秋景象明显。
物候现象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一候豺乃祭兽
一候豺乃祭兽,“豺”指豺狼。此时豺狼开始捕获猎物,为过冬做足准备。
二候草木黄落
二侯草木黄落,草木开始枯黄败落,叶落归根。树木和种子将在严寒中等待来年春天的召唤,在雨水二候重新萌动。
三候蜇虫咸俯
三侯蜇虫咸俯:冬眠的动物也藏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状态


霜降节气
传统习俗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腌
菜
霜降时节,人们也有“腌菜储冬” 的习俗,这些腌制的食物不仅能在冬日食物匮乏时丰富餐桌,咸香的口感也能在寒冷中提振食欲。
腌制食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西周。《周礼・天官》记载有专门的 “醢人”,负责管理韭菜、竹笋等腌菜,以及兔肉、鹿肉等百余种肉酱。周礼中就有规定,天子正餐需六十瓮肉酱,宴请宾客则要用五十瓮。

而“豆”就是古人盛放腌菜、肉酱的器物。1974年,宝鸡市渭滨区茹家庄(弓鱼)国墓地出土了一件青铜豆,器形精巧,其样式与金文中 “豆” 的字形相近。这件青铜豆不仅证实了文献记载,也体现了腌菜、肉酱在礼仪场合的重要性。作为食器,青铜豆承载着古人对食物的珍视,也彰显了他们的生活智慧。

霜是秋的收尾,亦是冬的开篇。风卷着最后一片黄叶掠过枝头,像是与深秋轻轻作别,预备迎接冬日的第一场雪。

编辑:韩美玲
责编:王 睿
审核:翟慧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