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传教育 > 对外宣传

宝博微课堂|教师节:从金戈铁马到传道授业——“师”的千年蜕变

作者:

发布日期:

从金戈铁马到传道授业

“师”的千年蜕变

202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41个教师节。每当提起“师”,我们的心头总会浮现起教室里谆谆教诲的身影,办公室里埋首批改作业的身姿。回溯过往,“师”的角色从古代教导贵族子弟射箭,演变为如今点亮无数人成长路的师者,其内涵在时光里慢慢沉淀,唯有那份薪火相传的责任,从未改变。

01

金文之“师”

刻在青铜上的权力印记

图片

“师”字的本义是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后延伸为掌握专门知识或技能的人,最终固定为教育者的核心含义。青铜器铭文中的“师”字,自带一股金戈铁马的威严。它的字形藏着关键线索:由像土山般的“𠂤”(duī)与表环绕聚集的“帀”(zā)组成,前者象征众人聚居之地,后者体现周匝环绕之态,二者结合,精准道出“师”的本义——常备军驻屯地与大型军事编制单位。(古代以2500人为一师)

图片

(禹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图片

(标红内容为“西六师、殷八师”)

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的禹鼎中提及“王乃命西六师、殷八师曰…”则印证了“师”是周王朝最高级别的军队编制。西周兵制是以周六师、殷八师和虎贲军为主体构成。周六师由周人组成,驻守西土地区,作为主力部队参与周昭王、周穆王时期的远征。殷八师由殷商遗民编成,将帅由周人担任,常与周六师联合用于征伐南方部族。虎贲军(“贲”同“奔”,意为如虎般勇猛)由军中骁楚者组成,承担守卫王宫、护卫君主的职责,在武王伐纣时担任先锋,其建制后发展为汉代“虎贲中郎将”的前身。“西六师”“殷八师”作为中央主力军,堪称周王权力的“定海神针”。

02

蜕变之“师”

从领兵作战到教化萌芽

随着时代变迁,“师”的职能悄悄发生了转向。古代军官不仅要带兵打仗,还要负责士兵的训练、教导,掌管军事礼仪,“教育”的种子早已埋在其职责之中。从青铜器铭文中能看到,“师”的职位开始分化,部分“师”甚至兼任起教育王子或贵族的工作。比如《静簋》中的铭文清晰记载了周王命“静”担任“学宫”的“师”,教导贵族子弟射箭,并举行了一场成功的射箭考核。这就证明了“师”的教学职能。

图片

(静簋,出土于陕西西安灵沼遗址)

图片

(标红内容为“王令静司射学宫”)

03

后世之“师”

藏在日常里的文明传承

到了后世,“师”的内涵完成了华丽升华,成为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从隶书“師”到楷书“師”,再到如今的简化字“师”,字形的每一次演变,都对应着其含义的普及与深化。

图片

如今的“师”,身份多元又厚重:是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的教师,用知识点亮心灵;是各行各业秉持专业的从业者,如工程师、医师,就连博物馆里修复青铜器的匠人,也担得起“修复师”的称谓;更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典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那些镌刻着历史的青铜器,那些承载着记忆的文字,都是沉默却有力的“老师”,让文明的火种代代相传。

图片

师者若水,润物无声;

桃李争妍,四海乘风。

祝所有教师,节日快乐!

编辑:李    璇

责编:王    睿

审核:翟慧萍

图片

(个别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