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是人们映照容颜的生活用具,更是承载着深厚历史信息与精湛工艺的艺术杰作。“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古代,人们将铜称为“金”,所以铜镜又被称为“金镜”。宋代铜镜不仅在器型上百变多样,纹饰题材方面更趋于生活化、人文化,更加接近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金代时期,铜镜继承了北宋铜镜的风格和形制,出现了很多以人物为主题,间衬有山水树木、行云流水、日月星辰等元素,构图生动,极具生活气息,在中国铜镜史上空前绝后,叹为观止。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金代的吴牛喘月镜。
吴牛喘月镜在金代十分流行,分布地区极为广泛,汉地、金地均有发现,而且有好多种版本。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就收藏了四种。第一面铜镜以镜钮为界将镜背分为两部分,镜钮下方水旁的陆地上卧着一头牛,牛回首仰望;镜钮上方山峦叠嶂,层层云朵之中挂着一轮明月,镜子铸造略显粗糙。(图一)

图一
第二面铜镜,镜钮右上侧浮云托着月牙,钮下陆洲之上跪卧着一头水牛,祥云下有一刻铭“尚”字。(图二)

图二
第三面铜镜镜背满饰水波纹,一水牛站立在镜钮左侧的小块陆地之上,并低头望向倒映在水中的弯月。(图三)

图三
第四面铜镜镜钮的左上方有一弯新月,月下祥云缭绕,月的右侧有星象。钮下方山水相连,小洲上跪卧一牛,仰首望月;镜缘内侧刻“陕西东路铸镜所官(押)”9字。(图四)

图四
《吴牛喘月》是一则小故事。《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曰:“吴牛望见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梁刘孝标注云:“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间,故谓之吴牛也。南土多暑,而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吴地是位于江淮地区的诸侯国,故事中提到的吴牛指的是吴地一带的水牛,称为吴牛。吴地天气多炎热,水牛十分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而卧地望月而喘。
唐代大诗人李白《丁督护歌》中曾写:“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北宋诗人梅尧臣的《次韵和酬刁景纯春雪戏意》中也提到:“胡马嘶风思塞草,吴牛喘月困沙田。”辛弃疾《雨中花慢·关于似见和,再用韵别为》:“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吴牛。”唐代诗人元稹《酬许五康佐》诗云:“嘶风悲代马,喘月伴吴牛。”可见“吴牛喘月”从唐代开始就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诗歌题材,流传到金代,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纹饰题材,被广泛地装饰在铜镜上也就不足为怪了。
编 辑:崔睿华
责 编:姚让利
审 核:翟慧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