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传教育 > 对外宣传

宝博微课堂:流光釉彩——瓷器里的中国色(一)

作者:

发布日期:

瓷器(china),一度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是华夏文明的具象图腾。中国瓷器是泥土与火焰的结晶,更是色彩的艺术,瓷器上的每一抹釉色都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工艺的智慧与文化的底蕴,其釉色流转间,演绎着中国传统色的华美篇章。

瓷器色彩之丰富、变化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釉料甄选、施釉技法、烧制温度以及时间,每一环节都会影响瓷器的最终色泽,哪怕只是毫厘之差,也可能让瓷器的色彩呈现出天壤之别。因此,即便同属一个色系,细究之下,色彩之间的区别度也是极其微小的。总得来说,瓷器颜色可以大致分为青、白、绿、蓝、黄、红、紫、黑八大色系。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青、白这两大色系!

图片

唐青釉刻花瓷碗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图片

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瓷碗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图片

宋影青釉瓷灯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图片

宋青釉三足瓷炉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青,经典之色。如果只能选择一种颜色作为瓷器的代表色,那么青色无疑会脱颖而出,成为不二之选。青色釉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颜色釉,商代中期原始青瓷就已出现,标志着中国瓷器的开端;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瓷;唐代时青瓷工艺日臻完美,越窑秘色瓷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官窑青瓷美如青玉,汝窑青瓷的“雨过天青”色,龙泉窑的粉青釉瓷、梅子青釉瓷……宋代青瓷将瓷器的色泽与质感之美发挥到极致。古人对色彩的界定宽泛,青、蓝、绿常融为一体,统称为“青”,这也使得青釉的色彩体系尤为繁复多样。青釉,可细分为天青、影青、豆青、翠青、粉青、冬青、虾青、秘色、梅子青等。

图片

唐白釉兽柄瓷注子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图片

明白釉六棱象足鼎式瓷炉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图片

宋白釉牡丹刻花玉壶春瓶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图片

清白釉三足瓷洗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白,基础之色。作为瓷器传统釉色中的重要一员,白色釉瓷与青瓷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共同谱写了辉煌的篇章。汉代时出现了早期原始白瓷,但胎质较粗,釉色泛黄;真正的白釉瓷出现于北朝,为河北邢窑烧制,工艺还比较青涩;隋唐时期,白瓷烧制技术进一步提升,邢窑白瓷胎质细腻,釉面光润,形成了“南青北白”格局;到明清时期,白瓷在工艺上进一步创新,如珐琅彩、粉彩等多在白瓷上绘制。白釉,可细分为卵白、象牙白、甜白、青白等。

以上就是本期的主要内容了,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1]榭端琚,马文宽.《陶瓷史话》

[2]大观杂志社.《大观收藏》

[3]王洪伟.瓷器上的中国色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编 辑:刘  莹

 责 编:崔睿华

 审 核:翟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