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扑满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馆藏
“扑满”是我国古代储存钱币的一种盛具,相当于现代储存钱币的陶罐。汉以前称之为“缿(xiàng)”,自汉代始称“扑满”,还有“悭囊(qiān náng])”、“积受罐”等别称。
“扑满”的称法最早见于汉代刘歆所著,讲述西汉长安杂史的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中这样写道:“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这段话详细描述了汉代扑满的材质、外观和用途,也就是说所谓扑满,是以陶土制成,用以存钱,器身上只有入口没有出口,等到装满后,便打破之将钱取出。“满则扑之”,所以得名“扑满”。
关于扑满的故事
在《西京杂记》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年少时家贫,放过猪,当过狱吏,但刻苦向学,孜孜不倦,近70岁时方入九卿之列,74岁升为丞相,官居极品。公孙弘被举贤良时,他的好朋友邹长倩给公孙弘送了三件礼物,其中就有扑满。刚入官道时,他的老乡邹长倩送他一个扑满,并在赠词中说:“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土,粗物也,钱,重货也。入而不出,积而不散,故扑之。士有聚敛而不能散者,将有扑满之败,而不可诫与?”意思是:扑满是陶土做的容器,有入口,没出口。当钱塞满了,就会被击碎。土是粗糙的东西,钱财是宝贵的东西。扑满只知收入而不付出,只知积蓄而不释放,所以才会被击碎。有的人只敛财,却从不散财,最后就会像扑满一样,这难道不应该引以为戒吗?
邹长倩以此提醒公孙弘做官要廉洁戒贪,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公孙弘最终也不负朋友诤言,官至丞相,一生盖布被、食粗粮,节俭律己,廉政奉公,把节省下的钱财用来招揽人才并推荐给汉武帝,散财而行利国利民之事,是西汉以来第一位以丞相身份封侯的人,开了后世“丞相褒侯”先例。

“扑满”自产生后,因其“满则扑之”的特性,被历代文人墨客赋予“为民应勤俭节约、为官应清正廉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唐代著名政治家、宰相姚崇的《扑满赋》写道:“谦以自守,虚而能受。”批判某些人贪婪和自满的恶习,同时告诫自己子孙后代为人、为官之道。唐代齐己在《扑满子》中说:“只爱满我腹,争如满害身,到头须扑破,却散与他人。”以扑满的最终结果警示他人。
古往今来,人们用扑满存钱,也通过其独特的“只进不出”的设计,传达了清廉自律、勤俭节约的社会价值观,反映了汉代社会对于官员和民众廉洁生活方式的期望和要求。

编辑:滕晓华
责编:王 睿
审核:翟慧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