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之彩
马家窑彩陶赏析

远古时期,先民们用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不仅认识了色彩,还创造了色彩,将大自然中的天然颜料绘至陶器之上,既美化了生活,也开创了艺术。马家窑文化彩陶,因其数量在同文化各类陶器中占到30%以上,而且马家窑彩陶风格古朴、大气、绚丽、典雅,极富地方性特色,这些都是新石器时代其他文化中的彩陶根本无法比拟的,所以马家窑彩陶也因此当之无愧为史前陶器宝库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马家窑文化因1924年首次在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古文化遗址发现而得名,它是受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影响发展起来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出现于距今5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甘肃和青海东北部一带。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菱格纹彩陶双系罐
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马家窑彩陶上的纹饰绚丽而又典雅,就在纹饰图案的一虚一实、一正一反、一往一复、一简一繁设计之间,匠心独运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彩陶纹饰题材丰富多样,波浪纹、三角纹、线纹、平行条纹、菱格纹等抽象灵动的几何形纹,蛙纹、蛇纹、蝌蚪纹、鸟纹等形态各异的动物形纹,还有写实活泼的人物舞蹈纹等等,都成为先民们手中最神秘、最稚朴的艺术表达形式,表明在这一时期陶器的彩绘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这件马家窑文化菱格纹彩陶双系罐为泥质红陶,小侈口,圆肩,腹部鼓起,小平底,通体饰一周菱格纹,纹饰流畅,透露着原始的古朴而炫丽之美。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蛙纹彩陶双系罐
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马家窑陶器中动物崇拜现象非常多,鱼、蛙、鸟、蛇等都作为主题装饰纹饰出现在陶器上,尤其是写实性和抽象性的蛙纹更是占据了主导地位。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收藏的这件马家窑文化蛙纹彩陶双系罐为泥质红陶,腹部圆鼓,平底,腹中下部有双耳,耳至口沿装饰有粗黑线蛙纹,此器器形优美,彩绘抽象鲜艳,为研究新石器彩绘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远古时代,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有限,水患是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的影响了人类生活与发展,而蛙是水陆两栖动物,能够在陆地和水中自由的生活,这项技能恰巧是人类所不具备的;其次,蛙的繁殖能力也特别强,被看作是多子的象征,这在祈求“子子孙孙无穷匮”的远古时代也是人们所羡慕的对象;而且,蛙总是在下雨前和大雨过后叫的非常响亮,人们就觉得它和雨水存在着某种特殊联系,能够呼风唤雨,给人们传递风雨的信息,是一种具有神力的动物,所以一直以来对蛙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崇拜心理。
—END—
编辑:崔睿华
责编:崔睿华
审核:翟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