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祝大家新的一年万事大吉






2025 | HAPPY NEW YEAR

乙巳蛇年·万事胜意

戊子谷日题春
新春逢谷日,喜见艳阳天。
积雪融甘水,熏风醒沃田。
农夫犁杖抚,童子马缰牵。
汗洒粮仓满,敲诗赋盛年。
金蛇献祥瑞
喜乐过大年







非遗介绍·社火
蛇
金
岁
贺











2024年12月4日,我国成功申报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中国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天,请跟随宝博君一起了解非遗传统民俗——社火。

社火,作为最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产生于原始的宗教信仰,是远古时期巫术和图腾崇拜的产物,是古时候人们用来祭祀拜神进行的宗教活动。
“社”为土地之神,“火”能驱邪避难。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社火来源


根据陕西民间传说,西周时期,周武王率兵伐纣,大军行走至麒麟山下,被驻守山下的闻太师挡住去路。姜子牙计上心头,让士兵们戴上了神兵天将的面具冲锋陷阵,个个威风凛凛,好似天兵下凡。闻太师不知真假,以为是天意,拔寨而逃。此事传入民间后便产生了画脸谱驱鬼的习俗,并逐渐融入到了社火当中。


社火种类

宝鸡社火,又叫“西府社火”,以陈仓区、凤翔区、陇县、岐山等地最为有名,是宝鸡市的传统民俗文化瑰宝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远古保留下来的社火,融入和赋予了新的内容,表现形式也日臻完善,注入了民间传说、戏曲故事和英雄人物等元素,种类繁多,造型惊艳。
1
血社火


血社火,又称“快活”,是陕西宝鸡地区特有的一种社火表演形式。宝鸡市陈仓区赤沙镇的“血社火”格外有名,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血社火通过逼真的妆效和道具,扎入角色身体,仿佛经历了一场生死搏斗,展示了一个惩恶扬善的故事,受到观众的热捧。
这种表演不仅仅是视觉的震撼,更是一种对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深刻体现。
2
马社火


马社火在陕西陇县最普遍,是规模最大的一种社火形式,由锣鼓队前列,按照历史戏剧故事装扮成各个角色,骑骡马列队前行,于进行间变化动作姿势,叙述故事内容。
陇县“马社火”以扮演角色的演员骑在马背上而得名。用作社火的马,除了对鞍辔进行装饰外,还要在马头上挂红,马额上扎装饰“圆镜”。装扮精巧美观,颇有气势,以此颂扬英雄、弘扬正气。
3
车社火


车社火将社火表演道具和人物装扮在车辆上,车辆缓缓行进,演员在车台上进行表演,适合在平坦的道路上展示。
4
地社火


地社火也叫步社火、地台社火,是按照神话、传说、民俗、戏剧等故事情节装扮的人物角色,徒步行走进行表演的一种形式。
地社火表演的故事,是由一角色开路,演员根据情节,依次按不同的队列出场表演,过程有焰火助兴。有时还将杂耍、武术融入其中。


社火之乡

宝鸡民间社火已列入宝鸡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3年宝鸡被陕西省命名为“陕西省民间社火艺术之乡”,2009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社火艺术之乡”。

宝鸡社火作为宝鸡市的传统民俗文化瑰宝之一,在走向世界的路途中不仅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还承载着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向世界展现着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HAPPY NEW YEAR







大年初八·习俗介绍
蛇
金
岁
贺












谷日


民间传说正月初八为谷物的生日,所以这一天称为“谷日节”。提示人们重视农业生产、珍惜粮食,希望粮食丰收。
谷日不提倡吃煮熟的谷物,蕴涵着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意思。


放生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可以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

明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说:“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笼禽雀、盆鱼虾、筐螺蚌,罗堂前,僧做梵语,数千相向,纵羽空飞,孽着落屋上,移时乃去,水之类投皇城金水河中网罟笋饵所希至。”
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接星

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也被称为“顺星节”,又名“祭星”、“接星”。

正月初八晚上,每家每户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祈求获得星君的垂佑。祭星时,要在案头、灶台、门槛、锅台等处各放一盏“金灯”(黄灯花)并点燃,叫“散灯花儿”,有避除不祥之意,寓意着日子圆满甜蜜,财源滚滚来。


开工

正月初八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在民间传统中,“八’的谐音即为”发“,有着“逢八就发”的寓意。

人们都爱讲究吉利数字,因此,正月初八被认为是鸿运当头、聚财聚宝的日子,故而有很多企业、商铺选择在这一天开张营业,取其“发”之寓意,讨个开门红的好彩头,希望生意兴隆、四季发财的寓意。



编辑:周博芳
责编:王 睿
审核:翟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