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
至
·
吃
饺
子
喽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Winter-冬日所盼
——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冬至,是数九寒冬的开始,意味着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到来。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冬至和正月分开。直至如今,冬至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礼记·夏小正》中描述写道:“(十一月)陨靡角,日冬至,阳气至始动。”意思就是冬至太阳开始往北移,北方的阳气逐渐回升。冬至是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之后昼渐长、夜渐短、阳气回升,乃大吉之日。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Winter-九九歌响
——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Winter-饺子汤圆
——

吃饺子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还乡时适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他看见乡亲们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非常难过,就叫弟子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施舍给百姓。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吃饺子的习俗,连带还有“不吃饺子掉耳朵”的说法。
吃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祈福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Winter-冬至物候
——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根据黄河流域周边地区景物结合二十四节气特点,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冬至福至
愿一切美好如约而至
编辑:柳 莺
责编:王 睿
审核:翟 慧 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