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博微课堂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是以集中收藏、研究和展示周秦时期青铜文化为主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它根植于周秦文明发祥地宝鸡,馆藏青铜文物遗存极为丰富。本文特从馆藏铜器中撷取几件形制奇特的西周铜鼎,简要介绍,以期引发广大观众对三代铜器及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关注。
戈鼎(图1):该器敞口方唇,有立耳于折沿上,折沿较宽。鼎腹浅,呈小半球状。三条夔龙扁足昂首仰承鼎腹,夔龙卷尾接地。扁足内敛,略呈八字形。鼎腹饰饕餮纹,通高16.3厘米,立耳高2.6厘米,口径13.5厘米,腹深5.4厘米,重量0.8公斤,腹内壁一侧铸有铭文“戈”字,出土于宝鸡市郊竹园沟村。





图1 戈鼎
伯方鼎(图2):敞口平折沿,两方形耳立于口沿上,耳上饰有阴线槽两周。腹壁直,腹较浅,平底,腹下承四扁足。腹壁饰饕餮纹四组,饕餮巨角卷曲,圆目两侧各饰一侧身下探的夔龙,龙身粗短,有云雷纹衬地。腹四角及四壁中部有八条扉棱。扁足作凤鸟形,凤鸟利喙卷尾突目,形态极生动。腹内壁有铭文一行三字“伯作彝”。该器通高20.3厘米,立耳高3.9厘米,口横15厘米,口阔12厘米,腹深5.9厘米,重1.8公斤,出土于宝鸡市郊竹园沟村。





图2 伯方鼎
以上两件铜鼎均系科学发掘出土,可断定其时代为西周初期。两铜鼎器型较小,纹饰及铭文亦无特别之处,惟其鼎足,最引人注目。戈鼎鼎足为片状夔龙足;伯方鼎鼎足为片状凤鸟足,和常见的柱足、蹄足明显不同,两相比较,缺少了柱足鼎庄重、典雅、神圣的气派,却平添了清新、活泼、灵动的感觉。
戈鼎自铭为“戈”。而戈氏是商末、周初活动在关陇一带的一个大部族,与周族及古弓魚 国联系较为密切。传世铜器和有明确出土地的戈氏铜器,在关中西部多有发现,但是夔龙扁足式鼎尚不多见。
带盘夔足鼎(图3):该器上层为圆鼎,敞口平折沿,方立耳微外侈。鼎腹浅,圜底腹部饰饕餮纹,云雷纹衬地。下层为盘,圆侈口,浅腹,圜底,腹底有十字镂孔三组。三足为三条立体夔龙,夔龙仰首承盘,卷尾触地。该器带耳通高16厘米、立耳高2.1厘米,口径12.4厘米,腹深3.8厘米,重0.85 公斤,出土于宝鸡市郊茹家庄。





图3 带盘夔足鼎
这件铜鼎出土于宝鸡弓魚国墓地。古弓魚国是殷末周初活动于宝鸡一带的一个小方国,臣服于周并和周关系密切。和其它习见的西周青铜鼎相比,这件铜鼎的特别之处在于器物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鼎身,下层为盘,类似于铜甗这样的组合器,在鼎类器物中较为鲜见。鼎腹底部有明显的烟炱痕迹,由此推测,鼎盘组合实际上是用下层的盘来盛放炭火,以温热鼎腹内的食物。为了增加受热面积,带盘夔夔足鼎采用了片状夔龙扁足连接鼎身和盘。以上种种,足见先民们的聪明与智慧。
编 辑:刘 新
责 编:李小宝
审 核:翟慧萍
(以上内容仅限于公益宣传,若有侵权,联系必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