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为了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礼仪”的种子,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给孩子们准备了一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尊师重道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教孩子“习千年周礼,做文明少年”,让孩子们通过行见面礼、沃盥礼、开笔礼、诵读经典等仪式,体验周代礼仪,学习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
古代开学仪式的第一步,叫“正衣冠”。在这个环节里,学童们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为学童们整理好衣冠。
古人有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先正衣冠,再做学问,这是古人们的共识。可见,古人十分注重学生们仪表的整洁。
整理好衣冠,学童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集合于学堂前。恭立片刻后,在先生带领下,进入学堂。
见面礼
古代的见面礼也叫作揖,这是汉族民间传统的一种礼节,拱手为礼,是古代宾主相见时常用的礼节。作揖时要两手抱掌前推,注意抱掌时男性是右手在内左手包于其上,女性是左手握拳右手包于其上,身子要略弯一些,表示向人敬礼。
面对长者时双手从胸前抬到额前向前推出,弯腰60度。面对平辈时双手从胸前平行向前推出,弯腰30度。

沃盥礼
在西周,洗手礼也称为沃盥礼。沃盥礼是古代贵族觐见天子,祭祀宴饮前必备的一项礼节。沃盥礼需要四个人进行,其中一位是贵族,另外三人是仆人。长者奉匜,少者奉盘,请沃盥,盥卒授巾。

开笔礼

开笔礼第二项:启蒙描红
“启蒙描红”这一步骤主要是让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人”字。“人”的笔划简单而意义深远的汉字,是希望孩子们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知道做人首先要堂堂正正地立身,要像“人”字那样顶天立地。

经典诵读
绵绵瓜瓞(dié)。民之初生,自土沮(jǔ)漆(qī)。古公亶(dǎn)父,陶复陶穴(xué),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zhāo)走马。率(shuài)西水浒(hǔ) ,至于岐下。爰(yuán)及姜女,聿(yù)来胥(xū)宇。
周原膴膴(wú),堇(jǐn)荼(tú)如饴(yí)。爰(yuán)始爰谋(móu ),爰契(qì)我,曰止曰时,筑(zhù)室于兹(zī) 。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诗经•大雅•绵》前半部分记载的是周的先祖古公亶父为了躲避戎狄的侵扰,翻过梁山,渡过漆水,将族人迁到周原,这里土地肥沃,在此定居,修建房屋。

这样的入学典礼,能够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是对学生们入学的第一次集体教育,让他们懂得尊敬老师、刻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