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传教育 > 对外宣传

宝博微课堂|中元节:一盏心灯,千年传承

作者:

发布日期:

图片

      今天是二零二五年九月六日,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祭祀节日。这个穿越千年的节日融合了佛道文化,形成了祭祖、放河灯等独具特色的传统习俗。节日时家家户户通过祭祀活动,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敬意,传承着慎终追远的孝道精神。

图片
    中元节的精神内核是孝文化,旨在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孝敬与思念。祭祀传统源远流长,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祭祀是重要的国家大事。这一活动体现了古人对天地神明、自然及祖先的敬畏与崇拜。如今我们仍可通过西周青铜器了解古代祭祀的形式与文化内涵,下面通过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陈列中的一件青铜器,去了解古人的祭祀。
图片

㝬簋

(西周晚期,通高59厘米,重60千克,1978年扶风齐村出土)

    㝬簋,是一种用来盛放五谷的容器,双耳呈象首形,簋体下有正方形方座,加强了稳重感,腹围和方座上均饰直棱纹,颈部和圈足饰一周窃曲纹,上下相互对照呼应,简洁大方别具一格。
图片
   㝬簋腹内底有铭文12行124字,是西周第十代国君——周厉王姬㝬祭祀先祖,祈神降福的祭文,故还称为“王簋”。铭文说到周厉王作为大宗小子,祭告伟大而有文德的先祖,不敢昼夜贪图享乐,尽心经营先王事业,践行皇天帝王之道,任用贤能,布政四方,祈求先祖列宗,赐降福泽、智慧,保佑周王朝长治久安。体现出西周统治者对德政、祭祀的重视。
  对国家而言,祭祀天地神灵祈求国运昌盛、社稷绵延,祭祀先祖彰显祖先之德、勉励自身。
图片
    古代祭祀中的“敬天”褪去了其神秘的外衣,但其精神内核——敬畏自然、感恩思源、寻求和谐——已经转化为现代社会的家庭观念和精神追求,继续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图片
   中元节的千年灯火,照亮的是慎终追远的民族记忆,传递的是对生命最本真的敬畏与温情。这缕古老而庄重的烛火,穿越时空,依旧在当代人心中熠熠生辉。
                                       编辑:李炎东
                                       责编:王 睿
                                       审核:翟慧萍
图片
                               (个别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