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传教育 > 对外宣传

从家庭财产申报表看诸葛亮的廉洁奉公(上)

作者:

发布日期:

图片

从家庭财产申报表

诸葛亮的廉洁奉公

(上)

图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并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

在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中,以真善美为衡量标准,崇尚扬善抑恶、廉荣贪耻,追求善养浩气、自我约束的修身养性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与当代社会形态、现时党员干部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兼容性。实践证明,大力宣扬这方面优秀文化,用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对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思想道德防线、严格廉洁自律、自觉保持清正廉洁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历史上关于修身养性的廉政文化涉及内容非常丰富。从当前反腐倡廉建设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出发,为更符合时代要求、更容易为干部群众接受、更加增强对人们灵魂的穿透力,我们有必要下功夫对古代清官廉吏风范进行认真发掘、研究、宣传、推广和弘扬。        在中国吏治史上,诸葛亮堪称廉政忠贞的楷模、贤相良臣的典范、修身立德的榜样、足智多谋的化身。他不但有廉政思想,也有廉政实践;不但以廉政治国,也以廉政律己。诸葛亮的廉政思想与实践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对当今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图片

诸葛亮的家庭财产申报表

图片

在封建社会中,当官发财曾是很多官员的理念。而且,不少官员的财源主要不是官家的俸禄,而是靠所谓的“额外收入”。诸葛亮作为一代名相,其可贵之处既在于除官俸之外一毫莫取,而且其财产还高度透明,收入完全公开。他在晚年给后主刘禅的一封上表,实可视为他对自己家庭财产的一次正式申报,其表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诸葛亮的这封家庭财产申报表,至少透露出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一是“资仰于官”,“不别治生”。即他除官方的供给外,再未经营任何产业,也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这从诸葛亮《又与李严书》中也可以得到证明:“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诸葛亮的妾连一件象样的衣服也没有,可见其生活之俭朴。这与同时的其它官员相比,简直是有点“寒碜”了。例如蜀国的李严,就“所在治家”,不但平时生活豪奢,后“虽解任”,仍是“奴婢宾客百数十人”。至于当时的蜀中豪族,更是以富相尚。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中的土著豪族,“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故工商致结驷连骑,豪族服王侯美衣,娶嫁设太牢之厨膳,归女有百两之徒车”。诸葛亮作为蜀国丞相,如有意敛财,则“盐铜之利”与“山川之材”皆唾手可得,但他还是“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这种高尚的情操,自律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二是公布了家产的具体数字,即“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这份家产在后世看来也许还不算小,但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份中人之产。古代地广人稀,故其人均土地占有量远比后世多。西汉人口5000万,当时朝廷规定“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三国时人口锐减至3000万左右,而蜀国只有“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再加上“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总共也不过110万人。如按西汉的标准,则诸葛亮的十五顷(1500亩)“薄田”(即下田),仅相当于五夫受田之数,这在当时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再从稍后西晋对官员占田的规定来看,最高的一品官可占田50顷,最低的九品官可占田10顷。而诸葛亮的15顷,若在西晋,仅相当于八品官员的占田数量而已。但诸葛亮就是靠着这些土地和不到二十亩的桑田(即“桑八百株”)来维持其子弟的衣食,虽称“自有余饶”,实际上还不能说是富裕。

三是提出了对遗产的处置原则,即“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所谓“余帛”、“赢财”,当然是指扣除了“子弟衣食”之外的部分,即所谓“余饶”。不过从诸葛亮一贯主张节俭的原则来看,他只是希望子弟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所以连些微的“余饶”他都不肯留给家人了。

诸葛亮的上述申报是否属实呢?《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说:“及卒,如其所言”。可见,清点的情况与诸葛亮的申报是完全一致的。

诸葛亮财产的透明度还可以从他对自己后事的安排上体现出来。“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作为一位丞相,死后既不建豪华的坟墓,又不用任何的陪葬物品,这种一切从简的作法,在厚葬之风盛行的汉末三国时代,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了。而连丧葬之事都如此透明的诸葛亮,又诚可谓至死都保持了他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

诸葛亮的家庭财产申报表开启了中国官员财产申报的先河,一千多年后,不少后人称他为“财产公示第一人”,并把他作为当代公务员的楷模。(本文仅作公益宣传,个别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编 辑:姚让利

责 编:姚让利

审 核:翟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