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介绍了瓷器色系中的青、白两色,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绿、蓝、黄这三大色系!

唐绿釉四系瓷罐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宋绿釉瓷碗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明绿釉三足瓷炉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清绿釉瓷瓶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绿,自然之色。绿色在色彩上要比青来得更为鲜艳,颜色之间也更容易辨别区分。绿釉最早见于汉代,当时的工匠成功烧制出低温铅绿釉陶制品,这一时期的绿釉多为较深的青绿色,尚未达到亮翠的程度;唐代时,绿色成为唐三彩中最具代表性的色彩之一;绿釉瓷至宋代才出现,磁州窑、定窑开始烧制单色绿釉瓷;元代景德镇窑以铜为着色剂,烧制高温绿釉瓷,釉色稳定,为明清绿釉发展奠定基础。绿釉,可细分为孔雀绿、秋葵绿、松石绿、瓜皮绿、郎窑绿、苹果绿等。

明蓝釉三足瓷炉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清蓝釉长颈瓷瓶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蓝,深邃之色。蓝釉的起源可追溯至唐代,三彩陶器中便已出现了以钴为着色剂的低温蓝釉。唐代时的蓝釉呈色不稳定,工艺上仍显稚嫩;宋金时钧窑、磁州窑等开始探索烧制单色蓝釉瓷,但釉色较浅,呈色稳定性不足;高温蓝釉瓷的烧制,始于元代景德镇窑,釉色纯正,釉面莹润,为后世蓝釉瓷发展奠定基础;明清时期,蓝釉瓷发展兴盛,釉色纯正,釉面光亮。蓝釉,可细分为洒蓝、孔雀蓝、高温钴蓝、回青、天蓝、霁蓝等。

金黄釉碗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明黄釉三足瓷炉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黄,皇权之色。黄色在我国古代一向代表着皇权,是皇家御用的颜色,其高贵程度不言而喻。黄色釉最早可追溯到汉代,低温黄釉均施于陶胎上,以氧化铁为着色剂,以氧化铅为助熔剂,色调多为黄褐色或深黄色;到唐代时,黄釉瓷的釉色才较为稳定,安徽淮南寿州窑、河南密县窑等都有烧造黄釉瓷;宋代汝窑的高温黄釉——茶叶末釉,被认为是正色黄釉;纯正的黄色釉瓷源起于明初景德镇御器厂,以浇釉法内外施釉,低温氧化火烧成,釉面肥润,通体无纹,色彩娇艳,称之为“浇黄”或“娇黄”,是纯正的黄色。黄釉瓷作为皇权象征,其生产受到严格控制。明代对景德镇御窑厂黄釉瓷器实行禁令,严禁民间生产和使用;清代对黄釉瓷使用实行严格等级规范。黄釉,可细分为鸡油黄、柠檬黄、蛋黄、浇黄、茶叶末、鳝鱼黄等。
以上就是本期的主要内容了,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1]榭端琚,马文宽.《陶瓷史话》 [2]大观杂志社.《大观收藏》 [3]王洪伟.瓷器上的中国色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编辑:刘 莹
责编:崔睿华
审核:翟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