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中国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人与神的沟通媒介,也是身份等级的象征。青铜酒器始见于夏代,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酒器从泥胎演变为铜器时,器形尚显质朴;商周时期步入鼎盛,纹饰愈发繁复、器型亦趋多样,且形成了严格的使用规范;春秋时期渐趋式微,至战国之际走向没落。
酒器的功能与分类
商周时期的酒器功能专一性,是礼制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据《殷周青铜器通论》记载,商周青铜器分为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四大类。其中酒器按用途可分为:酿酒器、盛酒器、温酒器和饮酒器四大类,共同构成了一套功能明确、系统完整的礼仪用器体系,反映出当时酿酒技术与礼制文化的深度融合。
1.酿酒器,主要用于酒的发酵与酿制。典型器型为罍(léi),一般为大口、深腹、圈足,有的配有盖,用于投料、发酵和澄清酒液。

周罍
2.盛酒器,用于贮存已完成酿造的酒类,器型较为丰富,主要包括:
壶:长颈、鼓腹、带圈足,常配有盖,用于盛放酒醴;

父己壶
卮(zhī):圆筒状器身,一侧设环形鋬,便于持握,通常用作饮酒器,但也可盛酒;

垂鳞纹卮
瓮:体型较大,小口广肩,用于大量贮存酒液,多见于窖藏或宫室遗址。

商兽面纹十字孔青铜瓮
3.温酒器,用于将酒加热以增强香气或仪式效果,尤其在祭祀中使用频繁。代表器型如:
斝(jiǎ):三足一鋬,口部设双柱,可在火上直接加热;
爵:前有流、后有尾,三足中空,既可温酒也可用于献酢。

菌柱兽面纹爵
4.饮酒器,为直接饮用酒液的器皿,型制精巧、种类繁多,反映等级与场合差异,如:
觚(gū):修长细腰,大敞口,造型典雅;

兽面镂孔觚
角:形似爵而无柱,前后皆尖尾,通常为较低等级贵族使用;

父乙角
杯:小型深腹器,有些带耳,便于持拿。
编 辑:衡 飞
责 编:王建军
审 核:李 岐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