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宣传教育 > 对外宣传

宝博微课堂|金文话节气——冬至

作者: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发布时间:2023-12-22 11:49:00  点击数: 返回列表

传统

节气

《冬至》· 贵谷子

日照数九冬至天,清霜风高未辞岁。

又是一个平衡日,子线从南向北回。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是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周公测影定冬至    

《礼记月令》注曰:“昔周公作时训,定二十四气,分七十二候,则气候之起,始于太昊,而定于周公也。”记载了我国农业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开始于太昊,定于周公。据文献记载,我国中原地区在商时已出现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名称,周时期出现了八个节气名称。中原地区在3000多年前,始用土圭法(圭表)测影,圭表测影确立的“冬至”是24节气当中最早被周公测定出来的一个,把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

 

 

 

 

金文中的“冬”“至”

“金文“冬”字与甲骨文形体非常相近,但和甲骨文形体相差较大,这个形体像一个封团的房屋,屋内是一个太阳,大致表示太阳不出来,即天空无太阳照耀,用来表示冬天。《说文解字》收录的字头正篆的形体基于金文的形体进行了改造,金文形体中的“日”消失了,形体下面换作表示冰的部件“仌”,不见太阳而只见冰,就成了冰天雪地、滴水成冰的冬天了。

“至”字,本义到来,到达。至字最早见于商朝的甲骨文,在《说文解字》中记述为: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

金文的“”字,下面不是一而是土,更加明确了地板、地铺的含义。篆文的至字,承续金文字形。

隶书之后的至字,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即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至字。

 

冬至物候    

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习俗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在时年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01

画九

 

所谓的画九,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

02

吃烧腊与姜饭

 

南方一些地方在冬至日要吃烧腊,冬至这天,晒制好的烧腊就成为两广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寓意加菜添岁。冬至日,吴川人素有冬至“吃姜饭”的习俗。

03

冬至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中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医叫张仲景,他在冬天看到许多老百姓因为天寒地冻而耳朵冻烂了,于是便用自己的医术研制了一种食物,名为“驱寒矫耳汤”,其中主要食材是羊肉、辣椒和一些温补的中药。人们吃了这种食物后,耳朵逐渐好了起来。后来,人们便将这种食物演变成了饺子。因此,冬至吃饺子成为了一种传统习俗,寓意着驱寒保暖。

04

冬至祭祖

 

在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在冬至这天皇帝要亲自到郊外的天坛举行降重的祭天大典,也就是皇帝要与天对话,祈祷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百姓在这一天也要祭拜死去的亲人,故在冬至日人们有上坟烧纸的习俗。

05

冬至贴门神

 

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贴上门神,以祈求家庭平安。门神是一种神秘的守护神,据说可以驱邪避凶。

06

冬至酿酒

 

冬至酿酒原叫冬阳酒,因为冬至过后阳气上升而得名。农历认为,冬至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因为这一天过后,阳气上升,万物开始慢慢复苏。所以有一个说法就是“冬至大过了年“。所以,有冬至喝冬酿酒的说法。

07

冬至吃赤豆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后变成疫鬼,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防灾祛病。

 
今日冬至,愿你我
冬至福至,美好如期而至
时至运转,幸福无所不至
心纳吉,万事兴
人长久,岁无忧
冬至安康,温暖吉祥

 

编辑:蔡文婧

责编:王    睿

审核:翟慧萍